三年不窥园
董仲舒,广川人也。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(wéi)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盖三年不窥(kuī)园,其精如此。
——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
一、注释
1. 治:研究。《春秋》,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书。相传是孔丘根据鲁国史官所编的《春秋》加以整理,修订而成。
2. 下帷(wéi)讲诵:帷,帘子。据说董仲舒讲学,在讲堂里挂上一幅帷帘,他在里面讲,弟子在帘外听,只有资性优异,学问不错的弟子才能够登堂入室,得其亲传。其余弟子皆按受业的先后和深浅,在门下转相传授。因此有的学生慕名而来,师从一场,连见上董仲舒一面的愿望也没实现。
3. 窥(kuī):偷看。这里是看一眼的意思。颜师古注:“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。”
二、译文
董仲舒,广川郡人。从年轻时,董仲舒即钻研《春秋》,孝景帝时拜为博士。董仲舒广授学生,在教室里挂上帘幕,教授经学。跟随他受业的弟子有许多人,按照入学先后顺序,再转相传授,有些学生甚至没见过他的面。据说(董仲舒在钻研学问期间)曾经三年中看也不看园子一眼,他读书专心致志到如此程度。
三、知识拓展
董仲舒(前179——前104),广川(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))人。汉代公羊学大师,今文经学派创始人,是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。
董仲舒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“三纲五常”,系统地提出了“天人感应”、“大一统”学说,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,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,影响长达两千多年。
四、提升练习(后附答案)
1.请选出断句正确的句子。
A少 / 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 / 为博士。
B少治 / 《春秋》,孝景时 / 为博士。
2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。
(1)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
(2)盖三年不窥(kuī)园,其精如此。
3.你能把董仲舒《三年不窥园》的故事讲给小伙伴听吗?
【答案】
1.A
2.(1)从年轻时,董仲舒即钻研《春秋》,孝景帝时拜为博士。
(2)据说(董仲舒在钻研学问期间)曾经三年中看也不看园子一眼,他读书专心致志到如此程度。
3.故事新编:
董仲舒,是一个从小就特别爱学习的孩子,一读起书来,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。爸爸董太公又开心又焦急,他担心孩子太用功会累坏了眼睛。为了让儿子劳逸结合,他决定在后院修筑一个小花园,好让小董仲舒随时到花园里散散心歇歇脑子。
开始动工的头一年,园里堆了砖瓦木料,工匠们边设计边施工。一天,阳光明媚,姐姐邀请弟弟董仲舒到园中看看,他手捧竹简,只是摇头,继续阅读,钻研孔子的《春秋》,背诵老师布置的《诗经》。
第二年,建起了假山。邻居、亲戚的孩子纷纷爬到假山上玩儿。小伙伴们叫他,他动也不动低着头,在竹简上刻写诗文,头都顾不上抬一抬。
第三年,小花园建成了。亲戚朋友携儿带女前来观看,都夸董家花园建得精致。父母叫仲舒去玩,他只是点点头,仍埋头学习。中秋节晚上,董仲舒全家在花园中边吃月饼边赏月,可就是不见董仲舒的踪影,原来他又找先生研讨学问去了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董仲舒的求知欲愈见强烈,遍读了儒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法家等各家书籍,终于成为一代儒学大师。
#暑期创作大赛#